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

华教教义解读:中华一统(二)

华教教义解读:中华一统(二)

清朝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满洲族建立的,也是“大一统”理念和实践发展的高峰。入关前,满洲人偏居东北一隅之地,皇太极明确提出“满汉之人,均属一体”。入关后,康熙帝强调“无分内外,视同一体”,雍正帝云“天下一统,华夷一家”,乾隆帝说“夫天下者,天下人之天下也,非南北、中外所得私”。正是在“大一统”理念指引下,清朝完成国家“大一统”。

秦国书同文,车同轨,量同衡,行同伦,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。此后,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,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,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。分立如南北朝,都自诩中华正统;对峙如宋辽夏金,都被称为桃花石;统一如秦汉、隋唐、元明清,更是六合同风,九州共贯’”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,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,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、经济上的相互依存、情感上的相互亲近,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

台湾学者李新霖称:“所谓一统者,以天下为家,世界大同为目标;以仁行仁之王道思想,即一统之表现。”这种理念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思维。作为一种“状态”或“制度”,“大一统”是断断续续的;而作为一种 “理念”,“大一统”却从未中断或破碎过,尤其是从西汉武帝(前156—前87年)时期“大一统”思想便越来越渗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,成为中国国民性中难以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此之后,经历过太多分分合合的中国人反而更加珍视“大一统”的理想,而把实现中国的政治统一当作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首要途径。

时至今日,中华一统的含义并非单纯指领土的“统一”,它有着更广泛的内涵,包括政治清明、社会安定、经济繁荣,也即56个民族和海外华夏儿女,都是“中华民族”大家庭中的一员,应相互尊重,平等互助,在思想、文化、民俗理念上趋于统一。各民族间不是相互割裂的,而是血肉相连的。崇尚“大一统”就是崇尚和谐与协作,要充分利用“大一统”中内含的“同气连枝”“民胞物与”等丰富思想资源,充分肯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,相互尊重、彼此借鉴、和谐共存、求同存异,用共同利益的全局观代替利益分割的本位观,用惠及后世的可持续发展观代替竭泽而渔的功利化发展观,用协同互动的全球治理观代替保守封闭的地域治理观,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。(作者:王在望,华教创始人、200万字中华传统文化百科全书《华典》编撰者。日前,华教已同时在韩国和澳门启动注册,发展海外各国的各级教区,在中国国内不开展任何活动。)

 

 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你怎么争,都争不过天道

        “你怎么争,都争不过天道”,这是一句深含哲理的话语。它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,即我们不能总是想要逆天而行,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不可改变的事实。相反,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现实,顺从天道,适应环境,与之和谐共处。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追求自由、追求幸福的本能和愿望。我...